首页
关于国贸通
国贸通介绍
国贸通发展历程
企业荣誉
服务客户
国贸通大数据
国贸通大数据系统
海关数据
九大子产品
D&B Hoovers
服务方案
解决方案
进出口企业
物流企业
跨境电商
金融机构
其他机构
全球海关数据库
全球
RCEP
非洲
亚太
美洲
欧洲(含独联体)
进出口商品归类
农林业与造纸业
化工
纺织
冶金与金属材料
机械机电
汽车等运输工具
器械
家具、玩具、日用品等其他
国贸通资讯
公司新闻
外贸动态
行业分析
海关发布
联系我们

外贸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国贸通资讯 - 外贸动态

勒令35分钟撤展!中国企业应如何避免“知识产权暗礁”?

发表时间:2025-07-11 作者: 返回列表

最近,两则中国展商在德国被勒令撤展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先是在德国宝马工程机械展上,一家中国企业的紧凑型轮式装载机被指抄袭荷兰公司产品,被法院裁定撤展;紧接着,在欧洲自行车展上,中国某知名自行车企业推出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瑞士品牌产品,被展会主办方强制勒令撤展,且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


这些真实案例,正在给今年参展的企业敲响警钟。为此,小编整理了2025海外参展三类高频纠纷及参展必做“三步排雷指南”,帮助企业有效避免展会知识产权风险。


  2025海外参展,这3类纠纷成“重灾区”


根据中国贸促会2025年《企业海外参展知识产权风险报告》,今年1-6月,中国企业在海外展会中遭遇的知识产权纠纷同比上升18%,专利侵权、商标抢注、外观设计冲突成三大“高频雷区”。


1. 专利“现场突袭”:技术优势变“侵权证据”


典型场景:某智能硬件企业在东南亚展会上展示新研发的“折叠屏支架”,开展第二天被当地竞争对手联合专利代理机构“围堵”,对方出示一份2023年注册的本地专利证书,指控其“技术方案完全重合”。由于企业未提前做专利地域性排查,最终被迫撤展并支付和解金。


2. 商标“李鬼截胡”:辛苦打品牌,展会变“打假现场”


今年3月,某家居企业带着注册3年的商标亮相中东展,却被当地一家公司以“商标已在当地注册”为由投诉。经查,该商标早在2024年就被海外“商标猎人”抢注,企业因未做海外商标布局,不仅无法使用品牌名,还面临“冒牌”指控。


3. 外观“细节翻车”:设计灵感成“侵权实锤”


欧洲某礼品展上,一家文创企业的“国风陶瓷杯”因杯口弧度、花纹排列与意大利某品牌2022年注册的外观专利高度相似,被当场查封。企业辩称“设计参考传统纹样”,但当地法院以“未做在先设计检索”为由判定侵权。



  2025参展必做的“三步排雷指南”


第一步:参展前2个月——全球“地毯式”排查


· 专利:

用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库+目标国专利局官网,检索产品核心技术的地域性覆盖(尤其注意PCT国际专利);


· 商标:

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系统,核查目标国是否有近似或相同商标(重点关注“商标猎人”活跃的国家);


· 外观:

在欧盟外观设计数据库(EUIPO)、美国USPTO等平台,检索同类产品的外观专利(包括已失效但仍在保护期的)。


第二步:参展中——“防突击”应急包


· 展位布置:

避免直接展示产品核心技术细节(如可拆解结构、电路原理图),关键部件用“遮罩”或“模型”替代;


· 人员培训:

安排法务或外部律师驻场,遇到“侵权指控”时,先要求对方出示专利/商标证书原件,拒绝当场签署任何“和解协议”;


· 证据留存:

对展位布置、产品展示全程录像,收集客户名片、宣传资料,万一涉诉可作为“在先使用”证明。


第三步:参展后——“长尾风险”收尾


· 3天内:

整理展会期间收到的所有“警告函”“询问函”,提交法务团队分析;


· 1个月内:

针对目标国市场,启动核心知识产权的“补注册”(如未注册的商标、未覆盖的专利);


· 长期:

及时关注各类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信息,获取实时风险预警。海外展会是“拓市场”的利器,却也是“知识产权角力场”。2025年,随着欧盟IPPC(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展会执法、美国ITC“337调查”范围扩大,“提前布局+现场应对+事后补救”的全流程防护,才是中国企业“参展无忧”的底气。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智金IP国际运营、旭说会展